Archive

Posts Tagged ‘london’

when we back to normal

January 20, 2011 Leave a comment

 

Sometimes, we thought we’ve catched

something really unusual and irreplaceble.

But finally, we sadly found

it’s only the shadow of somethin’ else

we’ve already seen before.

 

I call it art,  you call it love.

I call it magic,  tears and laugh

 

 

You don’t need a hundred years to get rid of the blues,

as I don’t need a moment to say Fin.

Disappear over the horizon,

as peacefully as the yellow moon.

疯狂圣诞之二——Royal Albert Hall candlelights

December 31, 2010 2 comments

 

24号早上还上班   你说 你说

红酒 鸡肉 刀叉一起上   发泄一切情绪

圣诞三怪杰


*

与A君在westfield踏完点为boxing day 作准备,

准时赶到Royal Albert Hall 看candlelight Xmas Coral

*

突然想起3个月前,我在西班牙遇到的摩洛哥朋友Sabb,一位痴狂的佛拉门戈学徒。

他告诉我他有个多年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到伦敦的Royal Albert Hall欣赏一场演出。

当时我非常诧异和心酸,因为对于我只是20分钟的事却成为了别人毕生的梦想。

今晚我走进albert hall,有了一份圣神的感觉。

虽然自己不能承载两个人的梦,

但默默希望这位朋友某年某日也可以站在同样的地方。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乐团穿着18世纪服装演奏了莫扎特,巴赫,维瓦尔第,亨德尔的曲子。

 

演奏曲目:

Handel Zadok the Priest
Ledger Sussex Carol
Mozart It came upon a midnight clear
Mozart Laudate Dominum
Bach Wachet auf
Handel Hallelujah Chorus
Vivaldi Gloria
Cullen Coventry Carol
Pearsall In dulci jubilo
Corelli Allegro and Pastorale from Christmas Concerto
Handel Let the Bright Seraphim

 

中间夹杂朗诵 查理 狄更斯的《圣诞欢歌》(A Christmas Carol)

和The Birth of the Infant Jesus (非常好奇怎么可以用这么短的时间讲完这两个故事…)


主唱Sophie Bevan相当给力,整个演出就她是亮点,

每次像夜莺一般飘出来,都让我们处于高潮状态…


演出不算是正式的音乐会,幽默的指挥家Steven Devine一点不让大家歇着,

一半时间都是全场起立合唱,才恢复的嗓子都贡献在今晚了。


合唱曲目:
The First Nowell
Good King Wenceslas
O come, all ye faithful
Away in a manger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Once in royal David’s city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

平安夜  零点之前

我和A君忍受没有火车的痛苦,

在冰雪中扫希斯罗机场和凄凉的巴斯路,

好歹老天给面子,让我们搭上最后一班公车。

what a Xmas Eve!


Jazz Festival & World Press Photo Exhibition

November 14, 2010 4 comments

World Press Photo Exhibition

世界充满太多残酷,不面对并无法消除这些事实,面对后发现做的太少。

—————————–

London Jazz Festival

SAM CROWE GROUP & KIT DOWNES QUINTET  Free show  at Royal Festival Hall, 13th Nov 2010

天亮了又黑去,灯亮起又熄灭,爵士还在持续。

———————————

到 TATE 见识了艾未未的瓜子和高更艺术展。

现代艺术馆是个让人受惊吓的地方,喜感,赶紧出来吹吹冷风。

关于Slough

January 29, 2010 4 comments

在这个小镇上,每一家亚裔饭店都被称为“the
best one, 因为独一无二。按G城的标准来衡量这里的一切绝对是个自残的想法, 于是我们都学着自我安慰,
Lets go to the best XX restaurant”成为了口头禅。

两周吃了三次泰餐,就感觉把菜谱都背下了,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天Piter带来的朋友居然是格拉斯哥C大出来的,吓我一大跳,仿佛在这个纯英语环境的小地方找到了说同样外星语的“家乡”人,这比在high street上发现一个中国人更为让人惊异。

Slough这个字眼在大伦敦人口中是很遭非议的,但当我来了以后却发现它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糟。我以为是那首关于Slough的诗歌让这个镇名声不好,后来Ali向我解释,这里缺乏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04年后波兰人数目陡增(这是我一直没发现的…走在街上,还错以为这里是印度人的领地)。


Slough的生活是单调的,也是便利的。在一个下午不停往返于High Street几遍便可以买齐所有的东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常见的品牌商店都在这里有小小门面,但商品的样式却往往是极度有限的。在记得刚来的时候,Alex说给我半年时间走出Slough,那时的我说只想把自己藏在这里。而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渐渐进入一个新圈子,不时地往返于london Slough之间
然后意识到,London的确深不可测。

简单生活,成为了我的新主题。上班吸收新知识,下班不再对着电脑发呆,而是开始关注新闻,被英国的肥皂剧逗得大笑,聚餐,结交新的朋友,谈天论地,旅游或是在公共图书馆泡一下午。Pub, Club,八卦新闻,离我远去;纯英语的环境也仿佛将我抛向一个彻彻底底的新空间,旧时的杂念渐渐淡去。不再抱怨这里见不到中国人,没有文化,也不再心烦这里的人素质不够英国式,用全新的去接受这个新环境,然后认识它。一个人一本书不意味着“宅”,一群人皆玩乐也并不意味着social, 独处时保持心灵富裕,与众为乐时保留一份自我,这样的心态才足够平衡。